您的位置: 首页 >> 法规制度 >> 政策法规 >> 正文
(地方)陕西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作者:来源于陕西省审计厅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29   点击数:

     

 

中共陕西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文件
陕    西    省    审    计    厅


 

 

陕审委办发〔20217

中共陕西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审计厅

关于印发《陕西省“十四五”审计

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党(工)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局,韩城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局,厅机关各处室、单位:《陕西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省委审计委员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陕西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省审计厅

2021 年 7 月 23 日


陕西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和指导方针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为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五”时期,全省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累计审计 3.7 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 415 亿多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 75 亿多元,移送问题线索 3014件,审计查出的绝大部分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陕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  的关键五年,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国际国内和全省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快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和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军民融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正加速释放,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区位等优势,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这些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和省委的安排,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管理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水平。

——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审计运行体制机制与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作用发挥与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仍有差距,全省审计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主责主业聚焦不够,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较突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组织方式需进一步优化。审计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补短板,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指导思想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前提,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全省审计工作统筹,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提供监督保障。

四、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全面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要求,加强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政治意识,围绕“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机制创新,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五、主要目标

按照我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确定以下主要目标:

——健全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全面覆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级党委具体要求落实机制;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统筹各级审计力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对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一级预算单位,每年实行大数据筛查全覆盖审计,对其他审计对象每年各抽取 20%实施重点审计,5 年轮审一遍。

——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依法审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复核审理、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围绕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治已病、防未病”,发挥好审计机关对推进国家和陕西“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作用。

一、财政审计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一)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预算规范管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等的审计,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对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每年进行审计,对各设区市、各省管县(区、市)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每年各抽取 20%实施重点审计,5 年之内轮审一遍,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促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巩固深化一级预算单位大数据筛查年度全覆盖审计,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 5 年内至少审计 1 次,其中,每年对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等进行重点审计,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围绕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科技、文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推动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促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重点专项资金提质增效。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推动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税收、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征管审计。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围绕税务部门职责履行和权力运行,重点关注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征管的真实性完整性、征管风险防范等情况,推动健全征管制度,提升征管质效。

(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明确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定位,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及时发出预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维护人民利益。改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做实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按照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安排审计,一个方面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内容原则上列为一个项目。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构建覆盖省本级、市县基层的动态化、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结合审计署工作安排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时分析研究,提出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建立政策跟踪审计动态项目库。对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安排的贯彻落实,要顺着政策措施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全面掌握政策落实中各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对市县基层落实情况要有一定覆盖面,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

——建立各专业审计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机制。全省审计机关要提升目标、提高站位,发挥好审计监督工作政策性、专项性强,监督范围广、层次高等独特优势,将自身职责履行与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各级党委、政府要求有效对接和结合,每年选取若干关系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确保审深审透,促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见实效。

——明确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定位。省审计厅重在加强政策分析研究,提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建议,研究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完成项目组织和自身承担的实施工作,综合汇总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结果,反映重要审计情况。市县审计机关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被审计地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深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科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立足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科学规范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突出审计重点,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每年结合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审计,组织对全省各级部门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施重点审计,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单位和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 1 次,对其他审计对象 5 年轮审一遍。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健全完善审计整改督查联动机制,及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反馈审计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查,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开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审计。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每年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对市、县(区)、乡镇(街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省市县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三、国有企业审计和金融审计

(一)国有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审计,每年各抽取 20%实施重点审计,5 年内轮审一遍,推动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审计。围绕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等情况,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力度,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职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绩效,促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围绕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规范、高效运营,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境外重大投资风险防范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绩效和安全完整等情况,促进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安全、规范、高效走出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二)金融审计。

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加强对我省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以及农村信用联社、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每年各抽取 20%实施重点审计,5 年内轮审一遍。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情况审计。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关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跨机构、跨市场的风险状况,促进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加大对金融风险交叉传染情况以及金融创新中重大潜在风险的审计力度;高度关注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以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审计。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开放,重点关注我省地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普惠性,推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情况审计。围绕我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重点关注宏观及微观审慎监管的框架、措施和规则的执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情况,促进健全我省地方金融监管制度,提升金融监管效能,推动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围绕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资产质量和损益情况,关注经营管理、金融创新、法人治理及内控管理等情况,提高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和规范管理水平,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围绕我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签定协议约定的职责,在项目执行期内每年开展 1 次审计,并适时组织开展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审计,实行自查和审计抽查相结合,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效益,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民生审计和重点项目审计

(一)民生审计。

以促进深化改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住房和救灾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每年选取 2 至 3 个重点资金或项目开展重点审计,对其他资金和项目结合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一并开展,推动高品质生活迈向更高水平。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支持企业稳定发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带动就业等稳就业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化解产能过剩安置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落实情况,确保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突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重点,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等重大改革任务推进,以及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和运行风险等,加大对套取、骗取社保基金的处理打击力度,维护社会保险制度公平。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住房保障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有效供给,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和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诊疗体系等建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改革、高校“双一流”建设等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一流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围绕促进发挥我省科教资源和国防科技优势,加大基础领域研究投入力度,实施科教强省战略,推进全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研政策落实,规范科研资金管理使用。重点关注我省重点科研专项资金使用绩效、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和项目推进等,促进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建设情况。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实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建设项目等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推动文化事业,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惠民实效性,提高我省公共设施、公共文化等基本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二)农业农村审计。

以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保护、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现代种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情况,检查耕地非粮化、土地非农化问题,推动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保护种粮积极性,促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审计。围绕乡村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重要项目和措施等,重点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情况,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审计。围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等,重点关注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政策落实等情况,促进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三)资源环境审计。

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秦岭、黄河等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与中省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的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围绕各级财政安排的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等资金,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自然资源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围绕提升我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保护秦岭、黄河生态环境,以及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情况、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情况、水资源管理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情况等,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投资审计。

以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推动我省“十四五”规划重大投资项目高质量落地为目标,加强对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工程项目审计。

——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对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专项审计、单项结(决)算审计等,逐步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建立完善与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采取自查他查并举,内部外部联动等方式,对涉及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关注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及项目投资审批、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着重查处和揭露项目建设中违规征地拆迁、拖欠中小企业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违规举债、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项目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促进投资有效落地、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五、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  。

——强化整改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审计机关要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后年度审计中要重点关注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重点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及政府督查等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形成问题清单,逐项分解到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要求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采取网上追踪和现场检查相结合、对账销号等方式,推动提升整改效果,实现审计整改由治标多治本少向标本兼治转变。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把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细化、实化、制度化,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确保审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时传导、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牢固树立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表率。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健全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和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级审计委员会的议定事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党委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全省审计工作的领导。强化省审计厅对省内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省审计厅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对市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二、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转变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根据审计事业发展、审计实践需要,强化审计理论研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根据审计项目性质,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审计组织方式,对涉及全省的大项目,统一调度兵力打好大决战;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对省委、省政府临时交办、时效性强的任务,快速集合兵力打好闪击战;对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善于坚守阵地,打好持久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优化审计流程管理。坚持严谨务实,所有内部流程以保障审计业务顺利合规开展为前提。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现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有机衔接。加强审前调查研究,在对被审计对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审计都围绕总体目标实施,形成整体合力。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的各项要求,根据审计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按规定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坚持质量和效率相统一,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确保审计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导,加强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健全完善复核审理标准体系,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改进优秀审计项目和综合报告评选工作,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强化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审计公告等结果载体的层次和质量,更好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参考。建立健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相关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深度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案件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移交机制。

三、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对审计事业的忠诚和对审计职业的操守,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围绕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审计信息技术能力,开展分类分级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在培训方式上,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效率;在培训对象上,加强全员培训,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构建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通过以审代训、“结对子”、轮岗交流等强化实战技能历练,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锤炼干部过硬本领。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严格按程序开展干部考录、转任、调任、遴选等工作。严把干部入口关,不断优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来源、经历等结构。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完善日常考察考核办法,把考察结果充分运用到培养教育、选拔使用、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考核奖惩,下硬茬落实“三项机制”,统筹用好职务与职级两条晋升通道,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四、坚持科技强审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全面落实“全省大集中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模式”,大力推进我省审计信息化项目建设。2022年完成我省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和全国统一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以及相关配套的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审计工作的支撑能力,力争在 2024 年依托“陕西审计云”基础平台及审计大数据中心,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审计业务管理和行业全覆盖大数据审计应用体系;同步建设完善覆盖全省审计机关的网络安全和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平台;积极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  制度;持续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电子数据管理水平和分析利用能力。建立覆盖全省的电子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按照审计署相关数据标准规范,推动被审计单位统一数据接口,持续推进行业审计数据标准化;健全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制度规范,提高国家审计数据中心陕西分中心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形成省级集中存储管理,省市县分级分类授权使用的审计电子数据管理、使用机制,提升审计电子数据治理水平;以“金审工程”三期国家审计数据中心陕西分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大与省、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外部数据资源的对接力度,加强省市县审计机关横向、纵向之间的数据融通共享,扎实推进审计大数据分析利用研究;加快大数据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省大数据审计人才库,持续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电子数据关联分析,逐步推动省市县大数据审计三级联动,构建“全省大集中的大数据审计模式”,不断提高审计机关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核查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促进实现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

五、抓好规划实施

全省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实施责任,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省审计厅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厅内分送:厅领导,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存(2


中共陕西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2021 7 23 日印发





下一条:(地方)西安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办法

关闭